0g0.org

Unicode(ユニコード)一覧とURLエンコード検索・変換サイト

URLエンコード(UTF-8) :
%E5%8F%A4%E6%9F%8F%E5%B8%B6

URLエンコード(EUC-JP) :
%B8%C5%C7%F0%D6%E8

URLエンコード(Shiff_Jis) :
%8C%C3%94%90%9B%E6

数値文字参照(10進数) :
古柏帶

数値文字参照(16進数) :
古柏帶

古柏帶の説明

Chinese Pronunciation Proper noun 古柏帶 (Taiwan, astronomy) Kuiper belt Synonyms (Mainland China) 柯伊伯帶/柯伊伯带 (Kēyībó dài)

柯伊伯帶(英語:Kuiper belt),又稱作倫納德-柯伊伯带,另譯古柏带,位於太陽系的海王星軌道(距離太陽約30天文单位)外側,在黃道面附近的天體密集圓盤狀區域。柯伊伯带的假說最先由美国天文學家弗雷德里克·倫納德提出,十几年後杰拉德·柯伊伯證實了该观点。柯伊伯帶类似于小行星带,但範圍大得多,它比小行星帶宽20倍且重20至200倍。如同主小行星帶,它主要包含小天体或太阳系形成的遗迹。虽然大多数小行星主要是岩石和金属构成的,但大部分柯伊伯带天体在很大程度上由冷冻的挥发成分(称为“冰”),如甲烷、氨和水组成。柯伊伯带至少有四顆矮行星:冥王星、妊神星、鸟神星和鬩神星。一些太阳系中的衛星,如海王星的海卫一和土星的土卫九,也被认为起源于该区域。 柯伊伯带的位置處於距離太陽40至50天文单位的低傾角軌道上。該處過去一直被認為空無一物,是太陽系的盡頭所在。但事實上這裡滿佈着直徑從數公里到上千公里的冰封微行星。柯伊伯带的起源和確實結構尚未明確,目前的理論推測是其來源於太陽原行星盤上的碎片,這些碎片相互吸引碰撞,但最後只組成了微行星帶而非行星,太陽風和物質會在此處減速。 柯伊伯带有时被误认为是太陽系的邊界,但太阳系还包括向外延伸两光年之远的奥尔特星云。柯伊伯带是短周期彗星,如哈雷彗星,的來源地。自冥王星被發現以來,就有天文學家認為其應該被排除在太陽系的行星之外。由於冥王星的大小和柯伊伯带內大的小行星大小相近,20世紀末更有主張其應被歸入柯伊伯带小行星的行列当中;而冥王星的卫星则應被當作是其伴星。2006年8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將冥王星剔出行星類別,并和谷神星与新发现的阋神星一起归入新类型的矮行星。 柯伊伯带不应该与假设的奥尔特云相混淆,后者比前者遥远一千倍以上。柯伊伯带内的天体,连同离散盘的成员和任何潜在的奥尔特云天体被统称为海王星外天体(TNOs)。冥王星是在柯伊伯带中最大的天體,而第二知名的大海王星外天体,則是在离散盘的阋神星。

Unicode検索結果 - 古柏帶

数値文字参照

古 古

URLエンコード(UTF-8)

%E5%8F%A4

URLエンコード(EUC-JP)

%B8%C5

URLエンコード(SHIFT_JIS)

%8C%C3

ユニコード名

CJK UNIFIED IDEOGRAPH-53E4

一般カテゴリ-

Letter, Other(文字,その他)

数値文字参照

柏 柏

URLエンコード(UTF-8)

%E6%9F%8F

URLエンコード(EUC-JP)

%C7%F0

URLエンコード(SHIFT_JIS)

%94%90

ユニコード名

CJK UNIFIED IDEOGRAPH-67CF

一般カテゴリ-

Letter, Other(文字,その他)

数値文字参照

帶 帶

URLエンコード(UTF-8)

%E5%B8%B6

URLエンコード(EUC-JP)

%D6%E8

URLエンコード(SHIFT_JIS)

%9B%E6

ユニコード名

CJK UNIFIED IDEOGRAPH-5E36

一般カテゴリ-

Letter, Other(文字,そ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