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g0.org

Unicode(ユニコード)一覧とURLエンコード検索・変換サイト

URLエンコード(UTF-8) :
%E5%9B%9E%E7%BA%A5

数値文字参照(10進数) :
回纥

数値文字参照(16進数) :
回纥

回纥の説明

Chinese

畏兀儿(蒙古語:Уйгур;維吾爾語:ئۇيغۇر‎),古代為突厥語民族中的一支,先祖源自回鶻,進入今新疆一帶後,與當地原有民族混居,將其突厥化後,形成的民族名稱,後世稱為維吾爾族。 畏兀儿來自突厥語𐰆𐰖𐰍𐰆𐰺‬ Uighur 的音譯,即漢語所說的回紇或回鶻。畏兀儿是元朝對高昌回鶻國的漢語稱呼,在元代后的称呼,以上译名的变化是由于中文本身的语音变化造成的,而在不同时期的突厥语文献中,此族名均无变化。 回紇原是鐵勒一部,与僕骨、同羅、拔野古等部一样;後來回纥强大,遂将这些源自铁勒的部族統稱为外回鶻。回紇人在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要求将其汉字改爲“回鶻”,象其族有“鶻鷹”般的勇猛,因而唐中期以后便称其作回鹘人。當時的吐蕃人則把回鹘人和之前的突厥、之后的蒙古等游牧民族统稱為霍爾(藏語:ཧོར་,威利转写:Hor)。 在七世纪初期,回紇在唐朝的北方建立強大的政权,對中國歷史有深遠的影響。公元744年,回紇怀仁可汗联合唐朝击败后突厥,一统北方草原铁勒诸部。 《宋史·高昌传》记载称高昌回鹘,称甘州有可汗王,西州有克韩王,新复州有黑韩王,而不是北魏隋唐以来的汉人所建的高昌国(早已在640年灭亡)。 在蒙古帝國時期,回鶻加入蒙古,察合台汗国下的一支葛逻禄人和蒙兀兒人攻取高昌回鹘属地之后,讲突厥語系察合台语的葛逻禄人同化了當地民族(當地人應屬東伊朗語支)形成今日的維吾爾人的主幹。 元代有多種譯法:畏兀儿、畏吾儿、伟兀、伟吾而、卫吾、委兀、外五、瑰古、乌鹆、畏午儿等。 學界習慣稱呼為高昌回鶻,日本學者慣稱之為西州回鶻,他們是聯族,意思是聯盟,祖先是由烏揭人與丁零人組成,即唐朝的回紇人。今天裕固族的祖先在元朝被称为撒里畏兀尔。维吾尔族從1922年(蘇聯境內)和1934年(中國境內)開始宣稱其爲自己祖先 。

Unicode検索結果 - 回纥

数値文字参照

回 回

URLエンコード(UTF-8)

%E5%9B%9E

URLエンコード(EUC-JP)

%B2%F3

URLエンコード(SHIFT_JIS)

%89%F1

ユニコード名

CJK UNIFIED IDEOGRAPH-56DE

一般カテゴリ-

Letter, Other(文字,その他)

数値文字参照

纥 纥

URLエンコード(UTF-8)

%E7%BA%A5

ユニコード名

CJK UNIFIED IDEOGRAPH-7EA5

一般カテゴリ-

Letter, Other(文字,そ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