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g0.org

Unicode(ユニコード)一覧とURLエンコード検索・変換サイト

URLエンコード(UTF-8) :
%E9%BB%84%E5%A3%A4

URLエンコード(EUC-JP) :
%B2%AB%D4%E1

URLエンコード(Shiff_Jis) :
%89%A9%9A%DF

数値文字参照(10進数) :
黄壤

数値文字参照(16進数) :
黄壤

黄壤の説明

中国語 名詞 黄 壤 (huángrǎng 繁体字:黃壤) 黄土。 黄泉。 地中、地下。

黃土一种浅黄或褐黄色的土,颗粒成分以粉土粒级为主(含量>50%),物质粒径均一,具孔隙,无层理,疏松,垂直节理發育。富含碳酸钙,有时含硫酸盐或氯化物盐类,具有肉眼可见孔隙的第四纪陆相沉积物。黄土有时具有湿陷性。另外,其在矿物成分方面高度复杂,多达60多种矿物,包括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矿物成分,而且与其中任何一种岩石的矿物成分都不相同。各地区黄土矿物成分大体相同,无论矿物种类还是百分含量都基本相似,并有比较多的易风化不稳定矿物。在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SiO2、Al2O3、CaO、Na2O,含有比较多的易溶盐类,主要是: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CaCO3,含量在10%-16%之间。在所含生物化石方面以耐旱草本植物花粉和耐干旱动物化石为主,而且含有喜暖湿的动植物化石。最早李希霍芬(1877年)对欧洲莱茵河流域及中国大陆的黄土提出的定义为:黄-褐色,含石灰质,以粉土为主的粉状土;没有层理,含陆生蜗牛,有垂直节理。历史方面,“黄土”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及民间就已出现。 西方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将德国莱茵河流域的黄色松散堆积物命名为“lœss”,由此音译出英(loess)、俄(Лёсс)等文,不同学者曾以不同观点提出黄土的定义。1933年奥布鲁切夫(Β.Α. Обручев)将没有层理的黄土称为原生黄土,并认为是风成成因的;次生黄土是其他各种成因形成的。由於冰川的活動,把四周的岩石研磨成非常微細、像麵粉一樣幼細的塵土。這些塵土乾了以後,很容易被風帶走,送到很遠的地方去,並累積起來。當這些微細的泥土不斷的沉積,可以堆成很高的山。 有時因淋洗作用較強而使粘粒明顯往剖面下層移動,養分有的已流失而呈黃、黃棕或紅棕色。多生成於丘陵地上之相對地形較安定、坡度起伏較緩和處。土壤多呈弱酸性,肥沃度偏低,須進行施肥管理及水土保持,才可做農牧用地。此土壤在新分類上屬弱育土或淋溶土。 。

Unicode検索結果 - 黄壤

数値文字参照

黄 黄

URLエンコード(UTF-8)

%E9%BB%84

URLエンコード(EUC-JP)

%B2%AB

URLエンコード(SHIFT_JIS)

%89%A9

ユニコード名

CJK UNIFIED IDEOGRAPH-9EC4

一般カテゴリ-

Letter, Other(文字,その他)

数値文字参照

壤 壤

URLエンコード(UTF-8)

%E5%A3%A4

URLエンコード(EUC-JP)

%D4%E1

URLエンコード(SHIFT_JIS)

%9A%DF

ユニコード名

CJK UNIFIED IDEOGRAPH-58E4

一般カテゴリ-

Letter, Other(文字,その他)